一、 人員分工
首先將檢測人員進行分工,一般儀器操作和現場記錄為一人,發射換能器放置為一人,接收換能器放置為一人。
二、 現場資料及信息收集
1) 工程名稱、設計、施工、建設和委托單位名稱;
2) 檢測目的與要求;
3) 混凝土原料品種和規格;
4) 模板類型,混凝土成型日期,以及澆筑和養護情況;
5) 構件尺寸和配筋施工圖或鋼筋隱蔽圖;
6) 構件外觀質量及存在的問題。
三、 缺陷測試的部位(測位)選擇
根據檢測要求和測試操作條件,確定缺陷測試的部位(簡稱測位)。
檢測不密實區和空洞時構件的被測部位應滿足下列要求:
1) 被測部位應具有一對(或兩對)相互平行的測試面。盡量選擇二個方向測試,以便對缺陷空間定位;
2)
測試面積覆蓋正常及可疑區域,正常區域應較缺陷區域大;測區的范圍除應大于有懷疑的區域外,還應有同條件的正常混凝土進行對比,且對比測點數不應少于20。
3) 測區混凝土表面應清潔、平整,必要時可用砂輪磨平或用高強度的快凝砂漿抹平。抹平砂漿必須與混凝土粘結良好。
四、 測點布置
根據被測結構實際情況,可按下列方法之一布置測點:
1) 當構件具有兩對互相平行的測試面時,可采用對測法,其測試方法如圖6.2.1-1所示。
在測區的兩對相互平行的測試面上,分別畫等間距的網格(網格間距:工業與民用建筑為100~300mm,其他大型結構可適當放寬),并編號確定對應的測點位置。
2) 當構件只有一對相互平行的測試面時,可采用對測和斜測相結合的方法。如圖6.2.1-2所示,即在測位的兩個相互平行的測試面上分別畫出網格線,可在對測的基礎上進行交叉斜測。
3) 當測距較大時,可采用鉆孔或預埋管測法。如圖6.2.1-3所示,在測位預埋聲測管或鉆出豎向測試孔,預埋管內徑或鉆孔直徑宜比換能器直徑大5~10mm預埋管或鉆孔間距宜為2~3m,其深度可根據測試需要確定。檢測時可用兩個徑向振動式換能器分別置于兩測孔中進行測試,或用一個徑向振動式與一個厚度振動式換能器,分別置于測孔中和平行于測孔的側面進行測試。



五、 超聲測試
1. 測試要求
1) 對測點的表面應進行處理,以更好地利用幅度參量;
2) 測試中保持測量系統與測量參數不變;
3) 測區混凝土表面應清潔、平整,必要時可用砂輪磨平或用高強度的快凝砂漿抹平。抹平砂漿必須與混凝土粘結良好。
4) 在滿足首波幅度測讀精度的條件下,應選用較高頻率的換能器。
5) 換能器應通過耦合劑與混凝土測試表面保持緊密結合,耦合層中不得夾雜泥砂或空氣。
6) 檢測時應避免超聲傳播路徑與附近鋼筋軸線平行,如無法避免,應使兩個換能器連線與該鋼筋的最短距離不小于超聲測距的1/6。
7) 檢測中出現可疑數據是應及時查找原因,必要時進行復測校核或加密測點補測。
2. 測試準備
1) 打開儀器電源,在啟動界面選擇“不密實區及空洞檢測”,進入超聲測缺軟件;
2) 將發射、接收換能器的信號線分別與儀器的發射、接收通道相連。
3) 進入參數設置界面,設置工程名稱、構件名稱、測距、測點數(網格的一條橫線與豎線的交叉點的數量)等參數;如果需要,還可設置發射電壓、采樣間隔等參數。
4) 測量零聲時:用黃油將收、發換能器的兩個端面正對耦合好,按“調零”鍵進行調零,詳細操作見儀器使用說明書。
3. 測試
1) 用黃油將收、發換能器分別耦合在構件兩測試面上的第一條測線的第一個測點上(也就是第1條橫線與第1條豎線的交叉點);
2) 進行采樣,自動或手動調整,使第一個測點的首波出現在儀器屏幕上;按“存儲”鍵保存第一個測點的數據。
3) 將收、發換能器同時移至下一個測點(也就是第1條橫線與第2條豎線的交叉點)上并用黃油耦合好,進行采樣,對波形進行調整,合適后按“存儲”鍵保存;
4) 重復第3步,直到測試完第一條測線的所有測點。
5) 將收、發換能器移至第二條橫線與第一條豎線的交叉點,采樣,存儲,如此反復,直到測試完所有測點。
六、 數據處理
1. 數據傳輸:將儀器中的測試數據通過儀器接口或U盤傳輸到計算機中。
2. 超聲數據處理:
1) 雙擊計算機桌面上的“超聲數據處理系統”圖標,進入分析軟件選擇界面;
2) 點擊“測缺分析”按鈕,進入超聲法測缺數據處理軟件,打開測試數據。
3) 設置工程信息、構件信息;
4) 調整聲時修正值(如果儀器內部已輸入的聲時初讀數,則此步不必進行);
3. 計算
1) 點擊“處理-單構件計算”進行計算;
2) 查看可疑數據,對于首波判讀不準確的測點重新手動判讀,然后再次計算;
3) 通過測點的聲參量異常進行判斷:
①聲速:穩定、重復性好,數據有可比性。
②幅度:缺陷很敏感,但受表面耦合狀態的影響較大。
③頻率:該參量與缺陷之間的規律尚未清晰,僅作參考。
聲參量的異常點并非結構的缺陷點,應結合以下因素綜合判斷:
①聲參量較平均值的偏離程度;
②異常點是否具有區域性;
③異常點區域的外表是否存在外觀缺陷
④混凝土本身的情況;
⑤施工及養護情況對測法
4) 將原始數據、計算結果打印輸出;
5) 生成檢測報告初稿。
七、 報告編寫
根據上述數據處理生成的報告初稿進行編寫,編寫的報告應涵蓋以下內容:
1) 工程及測試信息;
2) 各測位的檢測結果匯總表(包括各聲參量的平均值、標準差、臨界值等);
3) 每個測位的缺陷分布示意圖;
4) 每個測位的缺陷位置、嚴重程度等進行詳細描述。
八、 本文所涉及內容,其技術及方法可應用于北京智博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ZLB-U5系列非金屬超聲儀。可用于聲波透射法基樁完整性檢測、結構混凝土抗壓強度、裂縫深度及缺陷檢測、連續墻完整性檢測、地質勘查、巖體完整性、風化評價測試、巖體、混凝土等非金屬材料力學性能檢測。